官媒:布林肯以中國產能過剩作籌碼 證明中國做對了

國情動向

撰文: 尹航

發布時間: 2024/04/24 10:13

最後更新: 2024/04/24 13:51

分享:

分享:

官媒:布林肯以中國產能過剩作籌碼 證明中國做對了

美國官員多次批評中國產能過剩之際,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啟程訪華。有官媒背景的「玉淵譚天」發文稱,中國「產能過剩論」是布林肯的籌碼,美國以為製造這樣的「籌碼」會打消中國的信心,「但他們這種行為,何嘗不是在證明我們干對了呢?」

稍早前,美國財長耶倫訪華時即提到,中國產能過剩可能導致大量低價出口,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公司和工人造成傷害。布林肯此行亦將提及這一議題。

文章稱,檢索美媒同時提及「中國」「產能過剩」的報道,從數量變化中可看出,所謂中國「產能過剩」的話題從2022年就已經開始,但2022年的報道集中在半導體行業,2023年至今,焦點則轉移到中國的「新能源產品」上,其中,新能源汽車尤為突出。

中方冀布林肯訪華 能樹立正確認知、有效管控分歧

文章稱,中國相較於美國有優勢的產業,在美國的敘事下,都成了「過剩產業」,每當中國新能源產業展現出競爭力,美媒就炒作所謂中國「產能過剩」。也就是說,美媒對所謂中國「產能過剩」的關注,是對中國經濟亮點和突破的追蹤和關注,背後是美國對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焦慮。

此外,經過對2022年到2023年美媒涉及所謂「產能過剩論」的報道中出現的實體進行分析,發現2023年的第一個小高峰中的報道,與中國進行關聯敘事的對象主要是歐洲。從2023年到現在,「歐洲」出現的頻率在逐漸變高——歐洲成為美國渲染中國新能源產業「威脅」的主要對象。

耶倫:不排除徵收額外關稅 應對中國產能過剩

這對應著美國炒作「產能過剩論」非常重要的一個目的,即企圖用話語陷阱「綁架」盟友,將所謂「產能過剩論」變成對中國的貿易武器。

文章最後稱,拜登政府今年開始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進行所謂的「調查」,實質是在自家行業競爭力遠遠跟不上市場需求的情況下,企圖通過這些「盤外招」來遏制和打壓中國先進行業的發展,把中國的優勢演繹成「劣勢」、塑造成「威脅」。「美國以為製造這樣的籌碼,會打消中國的信心,但他們這種行為,何嘗不是在證明,我們干對了呢?」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